首页 > 胭脂店 > 汉服17例

汉服17例

2012年5月26日
沈从文建国后改为研究中国服饰,可惜此书始终无缘得见。网上看到一篇介绍中国服饰的文章,先贴过来等有时间细看。

华夏民族的衣裳 ——汉服 17图

作者:美国 程铭华

前言

汉服,又称为汉装、华服, 是指从三黄五帝时期一直到明朝末年这五千年间,在中原这块土地上,华夏(汉)民族所习惯穿着的服饰,统称为汉服。她是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汉民族的服装,这个称呼是最初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就像胡人的传统服饰称为胡服,而汉人的传统服饰也就相对的称为汉服了。

中国自古以来又被称为华夏民族,“华夏”一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神圣的地位。那么“华夏”二字由何而来呢?《左传》上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此可见,华夏民族与礼仪之大和服章之美密不可分,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古老的衣冠服饰文化和礼仪制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份。缺少了哪一部份,我们就不能被称为“华夏民族”。渊源流长的汉民族服饰文化璀灿多姿,与其民族属性息息相关。中国也因此被尊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易经系词》上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它的意思是早在黄帝时代,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噎相当有规模了。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它的内涵非同寻常。中原大地自古被称为“神州”,五千年的历史壮丽辉煌,神迹处处可见。想必这来自乾坤天地的汉服饰文化也属于“神传文化”吧。
一、汉服的起源

据古籍史书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后来黄帝的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做衣。所以,黄帝时代服饰制度日渐形成,夏商之后,冠服制度逐步建立;西周时期,周礼制度形成,对衣冠礼制有明确的规定,冠服制度逐渐被归入礼制范畴内,成为表现礼仪文化的方式之一,而汉服至此也日臻完善。
二、汉服的特点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为: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又以盘领、直领为其有益补充。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服饰,是最能体现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服装。汉服的基本样式有四大类,再仔细分共有九种,在其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等裁剪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式服装大不相同,与那些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华夏民族独具特色的汉服体系是其它任何服饰所无法比拟的。

上古时期的周朝制定出了一系列完备的冠服制度,这个服制规矩深深的影响了后世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以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关键的要素都始终不变。

1.交领右衽

领口左右相交,象征地道方正。所谓右衽就是让左衣领盖住部份右衣领,这样左衣领的边缘看起来就向右下倾斜,衣襟看起来很象一个小写的y字。中国人把身体的左侧视为阳;右侧视为阴。阳面在上,阴面在下,阴阳是绝对不能搞颠倒的。穿汉服交领衣,一定要右衽。如果左衽就会被看作异族,或者是阴间的鬼魂。交领右衽是汉服的主要形式,贯穿始终(图一)。

交领右衽


图一

2.无扣结缨

结缨即系带。汉服几乎不用扣子,更不用拉链、按扣等等。几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系扎,一内一外就牢牢的固定了衣襟,同时还有利于腹部的保暖(图二)。

无扣结缨


图二

3.褒衣大袖

褒衣大袖即宽袍大袖。其中袖子的宽窄长短就很有讲究,一般汉服的袖长为“回肘过腕”。即裁剪时要留出胳膊能回过弯的余地,这样胳膊弯曲时袖子长度不受影响。当着装者曲臂时,这种大袖就会形成优美的流线。或于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于临风屹立之时,宽博的衣袖便为人增添了古朴和谐,潇洒飘逸的风韵(图三)。

褒衣大袖


图三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衣冠上国,因为传统的衣冠服饰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比如:宽大的衣袖呈圆弧状以应归,交领成距以应方,代表“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后背中间有一条直线贯穿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又如裙子由12片组成,比喻12个月等等。古人佩玉,不单单是用以点缀,而是以玉规范自己要君子如玉,有如玉般的品行。所以汉服并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华夏民族最质朴、最崇高的理念——天人合一。

图片选自【新唐人电视台第一届全世界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获奖作品

三、汉服的分类

汉服的样式从形制上看,主要分为“衣裳”、“深衣”、“袍服”和“襦裙”四大类。

1.衣裳制

上衣下裳是汉服的起源,即上衣和下裳分开穿。上衣指上面的衣服,下裳指下裙,因为是围合式,也叫围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就是从这儿而来。平民百姓也穿上衣下裳,但为劳做方便,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着长裤(图四)。

上衣下裳


图四

黄帝的冕服就是这种形制,后世男子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上衣下裳制。这个形制一直延续到明朝。

2.深衣制

深衣制,即上衣下裳相连。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曲裾深衣是将后片的衣襟加长形成三角,加长后的衣襟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紧。而曲裾和直裾的区别就在于裾上,曲裾深衣是把裾绕在身上,称为“曲”;直裾深衣是把裾垂直于地面的,称为“直”。深衣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样式,是高官贵族的常服,平民百姓的礼服。(图五)

上衣下裳


图五

3.袍服制

即上下通裁,就是中间没有缝合线,一体裁剪而成。分为长衣(直裰、直身)以及长衣(袍、衫)、阑衫、褙子(由袄子、大袖衣、旋袄演变而来)。袍服通常衬有白色内衣,一般作为百官及士人的常服(图六)。

上衣下裳


图六

4.襦裙制

即短衣长裙,腰间以绳带系扎,衣在内,裙在外。这个形制包括短襦、半臂、大袖衫。是历代女子最喜爱的穿着形式(图七)。

襦裙-半臂

图七

四、汉服的基本样式

1.上衣下裳:交领,衣可内穿或外穿。

2.上襦下裙:交领或直领,上穿襦(短上衣),下穿裙。襦在内,裙在外。还配有腰带、披帛、配饰等。

3.上衣下裤:交领,上短衣下配裤子,包含缚裤。

4.衣裳连属(图八):即深衣,交领接衽,包括直裾和曲裾,直裾中又包含很多定制模式。

图八

5.直裰(图九):长衣的一种,也叫直身。交领,有衣缘,两侧不开衩,衣长至脚踝。

直裰


图九

6.袍衫(图十):长衣的一种。交领或圆领,双层为袍,单层为衫。两侧开衩,衣长至脚踝。

袍衫

图十

7.阑衫(图十一):圆领袍衫的一种,接衽,衣长至脚踝,为了尊重传统衣裳制,在膝下拼接横阑。

阑衫


图十一

8.褙子:由袄子、大袖衣、旋袄演变而来。直领相系垂带,两侧开衩到腋下,半披半穿。有袖称褙子,无袖为比甲。

9.半臂:也称半袖。直领相系垂带,衣长至腰胯部,可放裙内或裙外,有无袖和半袖。

五、汉服的繁荣与辉煌

圣人曰:“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饰。”

中国古代服饰随着改朝换代而发生变化,不同的朝代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从中更体现出不同时期人类被赋予的智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饲养家蚕、纺织丝绸的国家。传说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发现了桑树上的蚕儿吐丝做茧,便取一颗茧儿放进觜里,学着蚕的样子,把丝拉出来,织成一块一块的小绸子,从那时起,中国便有了丝绸。在丝绸技术还不太发达的时候,人们用麻织布做衣。

1. 上古时期

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商时期,麻、葛、毛、丝的织造技术已非常发达。服装形制为上衣下裳,在衣襟、袖口的地方都有精细的刺绣滚边,腰间束一条宽腰带,腰下还佩有一块上狭下宽的饰物——蔽膝。

礼服上衣多用正色,下裳多用间色。富贵人家大多使用绢、罗、锦、纱、绦等制衣。平民百姓大多穿麻衣,在衣领、衣袖等部位通常镶以厚实的边缘。

民间女子所穿服装与男子大致相同。

图十二、穿曲裾深衣,梳髻的贵族妇女 (帛画)
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西周时期,周礼制度形成。服饰也被纳入礼制的体系,冠服制度应运而生。从此,上自天子,下及百姓,穿衣戴帽各守各的规矩,都依照场合与身份穿着服饰。因为身份不同,衣服的颜色、样式都是不同的。

在中国服制中,祭服是最为贵重的一种服饰,专用于各类祭祀活动。例如,天子在最隆重的祭祀典礼上,要穿戴级别最高的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冕冠、足衣为赤舄。

西周时期的服装样式仍采用上衣下裳。

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了一种服装,即上衣和下裳合并为一件长衣,因为被体深遂,称为“深衣”。深衣的特点为:交领右衽,衣长至踝,并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深衣的样式,在领、袖、襟、裾等部位,通常镶以锦边。春秋时代的深衣大多以本色细麻布为之,战国以后多用彩帛制作。深衣用途广泛,不分男女尊卑都可以穿,在当时非常流行。

穿着深衣的人物形像,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画塑中有不少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刺绣技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的相当纯熟,布局之工整、绣纹之精致、形线之流畅、配色之协调,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个时期的刺绣衣物出土很多,虽然被深埋地下两千余年,仍保存完整,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服饰形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制度,包括衣冠服制。服装样式基本沿袭战国时期。

汉代社会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促使生活富足,穿衣的风气也走向华丽。

汉代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直裾深衣和曲裾深衣两种。此外,还有袍服。汉代袍服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领,穿时露出里衣,大袖收口为多,自肩部直筒垂至脚踝的长袍,是当时最典型的穿着。领口、袖口都有精美的滚边。

汉代女服仍袭古仪,以深衣为尚。除了领口、袖口镶边,同时还有许多搭配的饰品。例如皇后祭祖所穿的礼服,除了领、袖以及裙摆都有华丽的镶边,并佩有大绶、小绶以及玉佩作为装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总体来讲,仍遵循秦汉旧制。由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冠服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迁徙,大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生活习俗渐趋融合,因此胡汉文化得以相互影响。褒衣博带是此时期的流行服饰,追求自然随性而轻松的穿着。一半是铁血狼烟,一半是郁郁人文,也算是那时的风格吧。

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衫,分单、夹两种,袖口宽敞。有些人还喜欢衫领敞开,袒露着胸怀,有种道骨仙风的感觉。

北方男子民族服饰中还有“两裆”和“裤褶”。两裆是一种只有胸、背两片的上衣,前裆胸,后裆背,肩部以褡襻连缀,两侧用皮带儿扎结。这种服饰一直到唐宋以后仍十分流行。裤褶一名起自汉末。汉魏之际,主要在军旅中穿着,后广泛使用于民间,成为普通的便服。

长裤在秦汉以前多用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这种裤子比较紧身,便于骑射。汉代以后中原地区的汉人也穿长裤,南北朝时更加流行。但汉人的裤子比较宽松,尤其是裤腿特别肥大,俗称“大口裤”。和大口裤相配的上衣通常做的比较紧身,叫“褶”,褶和大口裤穿在一起称为“裤褶”。褶的样式为交领窄袖,长不过膝。由于裤腿宽松肥大,行动不便,人们便用绳带在膝盖处紧紧扎结,以免松散。这种裤子当时称为“缚裤”。

妇女服装以宽博为主,衣领以对襟为多,领袖镶以织锦边缘。下身多穿条纹间色裙,腰系帛带。

图十三、簪金雀钗,上襦长裙侍女及大袖长衣贵族妇女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4.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服饰呈现出华贵富丽的样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正处于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印染、丝绸织造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再加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对外开放,龟兹、南绍、吐番、阿拉伯及波斯等国的使者也带来各地文化,尤让此时期的大唐服饰能够融合众多民族的特色,因而大放异彩。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准,因而唐朝的服饰质料考究、色泽鲜艳、样式繁多、佩饰精美。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丽典雅,在悠久的中国古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灿辉煌。

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彩绘图案,当中也有对佛国世界的描述,有佛、天人、飞天仙女等形像,非常庄严逼真。如果详加对照,会发现大唐服饰和壁画中的天人服饰十分类似。中国传统文化在唐朝时期与世界各国频繁交流,不仅影响世界许多国家,至今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都还保留着大唐服饰的特色。

隋唐时期男子服装的主要形式为圆领袍衫,头戴幞头或纱帽,腰束革带,足下乌皮靴,配套的装束。幞头是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的巾帛,在唐朝非常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庶民,除祭祀典礼之外,平常都穿这种服饰,官员的常服也是如此。为表示尊重传统,这种圆领衫通常在膝下施加一道横阑,名为阑衫。这种阑衫一直延传至宋代,仍为仕人上服。

隋唐时期妇女服装可谓品种繁多、精彩纷呈。隋代及初唐时期的女装以小袖短襦及长裙为主,裙腰束至腋下。盛唐以后衣袖日渐宽大。领型时有变化:直领、圆领、方领、鸡心领、斜领等等,盛唐之后还出现一种袒领,(袒领即低胸领),在宫廷和贵族妇女中广为流传。

唐代妇女的下裳主要是裙,裙子的质料、色泽、式样和装饰都大大超过前朝。裙子大多制作的比较宽松,通常以六幅布帛拼制而成,裙长曳地,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裙上的装饰也十分考究,如在裙上施绣,叫“绣裙”,在裙上印花,叫“缬裙”,在裙上作画,叫“画裙”,还有在裙上镂金、穿珠或镶嵌宝石的,行行色色,别有情趣。还有一种裙子是用鲜艳夺目的石榴红色染成,名曰“石榴裙”,在广大妇女中间非常流行。

唐朝妇女还穿一种叫“半臂”的短袖上衣。半臂为对襟,一般制为双层,仅及腰际,两袖宽大而平直,长不掩肘。最先为宫女所服,后来传到宫外,成为妇女的常服。盛唐时期襦袄之外加罩半臂已成时尚。

天宝年间,在民间还曾流行过女子着男装,也是圆领衫、幞头,并一度流传到宫中,成为宫廷妇女的家常衣着。春风万种的唐代女子穿起男装来,凭添了不少英武之气,自然是别有一番风韵。

此外,唐代妇女还喜欢在肩上披搭一条长长的帛巾,俗称“披帛”,又称“画帛”。这种帛巾通常以轻薄的纱罗裁成,轻盈剔透,长度大多在两米以上,上面印画各种花纹。披帛的使用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将它披搭在肩膀之上;二是将它缠绕于两臂之间,这两种方法分别搭配于不同的服饰。走起路来,跟着手臂的摆动而随风飘舞,非常美丽,有如仙女下凡间。

唐代女子爱美成风,十分讲究脸部化妆、画眉、点唇、涂胭脂,把眉毛化成各种形状,将胭脂涂成酒晕妆,有的还在眉间装点花钿等等,美不胜收。

总之,唐朝女服的特点为:上着短襦,下穿长裙,低胸,裙腰高束,外加半臂,肩披帛巾,让长长的裙摆曳地而行,足登凤头丝履,体态轻盈有若天仙般的高雅飘逸。

图十四、穿短襦,高腰长裙的宫廷妇女
传宋徽宗摹张萱绘《捣练图》(局部)

五代服饰,基本继承晚唐遗制。男子以袍衫、幞头为主。妇女仍穿襦裙,以直领、对襟为多见。只是在具体样式上稍有一些变化。

图十五、穿交领便服、戴高装巾子的文人,穿襦裙的歌伎及着团花长衫、腰袱、执扇的侍女
传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5. 宋代

宋朝衣冠服饰虽沿袭唐代传统服制,但又独树一帜。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倡导保守的道德观。例如在建筑方面,出现了以白墙黑瓦为主的建筑风格,槛枋梁栋皆不施颜色,只用木料的本色。在衣冠服饰上的反映就更为明显,变为以自然简朴为主而不再追求华丽。

宋朝男子服饰沿袭了大襟交领右衽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样式,头戴幞头。袍衫的颜色不同代表官员的等级不同。上至帝王,下至百官,除祭祀典礼、隆重朝会需服冠冕,此外一般都戴幞头,但形制有所变化,从帛巾演变成了一种帽子,成为百官的规定服饰。一般文人儒生又恢复古代的幅巾,以裹巾为雅,有一种“东坡巾”在当时最为流行。

图十六、岳飞像 团花圆领袍衫,革带,高筒靿靴
(南薰殿历代名臣像之一)

宋朝女子服饰可谓多种多样,相比男装更富于变化。上衣有襦、袄、衫、大袖、褙子、半臂等多种形制,下身也是穿裙子。冬天穿袄,夏天穿衫。襦裙仍作为妇女的便服,因其式样紧小,便于做事,因而深受妇女的喜爱。

褙子是宋代出现的一种妇女常用服饰,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以至优伶乐人都可使用。褙子是一种外衣,对襟、直领,长度过膝,衣袖有宽窄二式,并在左右腋下开衩(也称开契),衩的长度多在两尺以上,为其它女服所少见。

宋代贵族妇女常用的一种服装叫“大袖”,因两袖宽博肥大而得名。这种大袖通常配以长裙、霞帔和玉坠子。

宋代女裙基本继承晚唐五代遗风,裙子的宽度多在六幅以上。有众多的名目:“石榴裙”、“双蝶裙”、“绣罗裙”等等。富贵人家女子还喜欢用郁金香草浸染裙子,穿在身上阵阵飘香,称之为“郁金裙”。有的裙子周身施以细褶,称“百褶裙”,有的中间打有细裥,叫“百叠裙”。腰间用绸带系扎,并有绶环垂下。

相对于质料考究、色彩艳丽的唐朝服饰,宋代女服显的淡雅清秀、别具风格。

6. 明代

明代建国伊始即作出废弃蒙元服饰的决定,并根据汉族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从新制定冠服制度。其中包括皇帝冕服、常服、后妃礼服、常服、文武百官的朝服、常服及士庶阶层的巾服等等。这套服制的制定,先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才基本确定。

明朝男子的巾帽有多种样式,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过数十种款式,尤其以网巾、乌纱帽、四方平定巾及六合巾最为流行。

明代服饰质料种类繁多,刺绣技术发达。男子服饰仍以袍衫为尚。常服是明代官吏穿着机会最多的官服,由团领衫、乌纱帽、革带三部份组成。衣服的胸前及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一至九品,以示区别。各级官员的补子纹样都有明确规定,如: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云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鸂鶒,八品用黄鹂,九品用鹌鹑。武官一、二品用狮子,三、四品用虎豹,五品用熊罴,六、七品用彪,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所用纹饰视身份而异。

图十七、戴乌纱帽,穿盘领补服的明朝官吏
明人《沈度写真像》

士庶男子的常服有直裰、道袍、褶子、阳明衣、程子衣等形制。

明代命妇(授封号的官员母妻)服装有礼服和常服之分。礼服以大袖衫、凤冠、霞帔、褙子等组成。霞帔是一种帔子,以狭长的巾帛为之,每条长五尺七寸,宽三寸二分,上绣云凤花卉,着时佩褂于项,由领后绕至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并以纹样辨别等级。人们把这种服饰比作美丽的云霞,所以有了霞帔的美名。贵族妇女的常服是长袄长裙。还有一种常服叫作衫子,贵族、士庶均可使用。衫子有多种形制,以团衫最为常用。团衫是一种长衣,交领右衽,衣身宽松,两袖宽博。

普通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云肩、褙子、比甲、水田衣及裙子等。比甲流行于明代中叶,直领对襟,样式很象褙子但没有袖子。水田衣是一种以零星织锦料拼接而成的长衣,很象僧人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相互交错形似水田而得名。它的构思独特,赢得明朝妇女的喜爱。王维诗中就有“裁衣学水田”的描述。

明代初期妇女的裙子以淡雅为主,虽然织绣有纹样,但以隐纹居多。大部份妇女喜欢素雅的裙子。即便施绣也仅限于裙幅下边一二寸地位绣以花边,作为压脚。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有所增加。例如在当时流行一种浅色画裙,称为“月华裙”。裙幅采用十幅,裙腰间施以细褶,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微风吹过,色如月华,绚丽多姿。

几千年来汉族服饰在各个朝代都富有各朝代文化的特色,但总体体现着上衣下裳和深衣制的汉服风格。汉服服饰璀璨华美,丰富多彩,代表了中华民族华丽,优雅,博大的气质。中国古代的先民从汉服起源之始,就已将他们敬天礼佛的精神信仰,天人合一的文化心态、以及种种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都积淀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了中国汉服文化的丰富内涵。 无论汉之大气古朴、唐之富丽堂皇、宋之纯朴淡雅,还是明之清秀端庄,在历史的承传与发展过程中,汉服充分展现了古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更是纯善纯美的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道德水准普遍高尚,仪态也很端庄。男有男相,女有女容。男子温文而雅,女子恭谦善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敬天知命,安生乐道,诗词歌赋又加琴棋书画,还有我们美丽的汉家衣裳。这些都不是俗世的欢乐,而是令当今多少仁人志士心驰神往的盛世的吉祥。

无根之木何以擎天?无源之水何以奔腾?为什么许多人第一次看到汉服,便对她长风盈袖衣带翩然的优雅有种莫可名状的热爱与追思?因为汉服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典雅清新的生活理念。人穿上汉服,就自然会想起五千年的文化,就自然会归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正统汉服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底韵与内涵,皆源于其为神传文化之故。

广袖翩翩,古风悠悠。美丽的汉服真象是上天为华夏(汉)民族设计的衣裳。她的裁剪简单,每个部件都蕴含着敬天意、重道德的传统理念;她的做工精致,每条绣线都连系着返本归真的深远内涵;她的造型如行云流水,正如仙人的飘渺仙姿;她的色彩缤纷绚丽,恰似天国世界的祥云缭绕。人穿上汉服,就如同在人与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元朝的服装为蒙古族服饰,清朝服装为满族服饰,这些服装都属于少数民族的服饰,不属于汉服。)

(完)

龙二 胭脂店

  1. 2012年5月30日17:07 | #1

    这些个东西我们还有吗?

    • 龙二
      2012年5月30日18:47 | #2

      有吧,只是一般人不会穿。
      听说最近唐宋八大家的后人聚会京城,他们可都穿的这个。

  2. 圭臬
    2012年5月30日14:08 | #3

    图都挂了

    • 龙二
      2012年5月30日18:47 | #4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翻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