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2012年5月14日 的存档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上)

2012年5月14日

看到不是我同学的新作乌合之众,我感慨良多。

首先是很高兴。这样文章,应该多写的。

中国的问题很多,不是我在看了勒庞的《乌合之众》后,做出了如下总结:

“《乌合之众》的中心思想说的是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体的智商,不管你你私下里多么玉树临风多么冰雪聪明,当你和你的利益群体在一起时,你们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乌合之众”。”

不是我指出的许多现象我深有同感,但对勒庞的理论我却心存疑窦。

但《乌合之众》这本书,我没有看过,所以我马上上网找了些资料看。

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乌合之众》最为著名。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该书对人们理解群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挥了巨大作用。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书中勒庞指出,个人在群体中有可能会丧失理性,使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容易受到旁人的感染,甚至操纵,从而变得极端和不理智,并做出正常状态下绝不会有的行为而且,这种“群体行为”往往会因为“人多势众”而无视社会规范甚至法律,以至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这个说法,应该跟不是我的观点十分接近了。

但作者的写作时间是自1894始,也证实了我心里的一些猜想。

2,下面找到的这一部分,对书中内容作了摘录,为了阅读方便起见,我只在书名和作者介绍处做了链接,其实前后文来自一处。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社会学经典读本
中央编译局出版

1“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它无疑是短暂的,然而它确实表现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特点。这些聚集成群的人进入一种状态,因为没有更好的说法,我姑且把它称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或换个也许更为可取的说法,一个心理群体。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受群体精神统一律的支配。”

2“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来的最惊人的特点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不会发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

3“从智力上说,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他的鞋匠之间可能有天壤之别,但是从性格角度看,他们可能差别甚微或根本没有差别。”

4“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不久就会发现——或是因为在群体发挥催眠影响的作用下,或是由于一些我们无从知道的原因——自己进入一种特殊状态,它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的迷幻状态。被催眠者的大脑活动被麻痹了,他变成了自己脊椎神经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

5“最初的暗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6“在群体的灵魂中占上风的,并不是对自由的要求,而是当奴才的欲望。”

7“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它不能判别真伪或是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决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Gustave Le Bon,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有助于你了解法国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十字军东征以及其他一切宗教的、后人难以理解的行为。

《乌合之众》一书的标题翻译并不确切,至少我认为勒庞并未带有贬义,《The Crowd》这本书一句话概括之:群众的眼睛往往不是雪亮的,恰恰相反,一旦形成了同质性的群体,他们常常是失去理性的。

这段文字的最后提到,该书的名字翻作《乌合之众》“并不确切”,以此为书名,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带上了偏见。其实原作者并不带有贬义。我不懂法文,所以无法给出自己的判断,但如果英译《the crowd》没错的话,的确是很中性的说法。所以这里给出的副标T,“大众心理研究”才是对the crowd更客观的解释。

从摘录来看,勒庞对这种大众心理的界定和研究,还处于初探阶段,他发现了“大众心理”这一现象,但也只停留于对这一现象的描述上。而对“大众心理”的研究,我认为,弗洛依德的徒弟荣格比勒庞要走得远一点。荣格在1922年写的《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对这种心理更进一步的探讨,他的“集体无意识论”可以作为这种“大众心理”存在的解释。

胭脂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