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sorry(加对导演的提问)
感谢老公,帮俺一大早去排队买票,下午三点,我坐在电影院里看never sorry.
跟我怀疑的一样,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个片段,里面有个胖女人说大家叫艾“AI SHEN”的就是这个纪录片。只是我今天看到的电影里面,这一段,给删了,那个胖女人,坐在长长的一排衣服前,我还以为是哪个时装店老板,原来是洪晃。
我看这个电影,主要是想看艾是怎么被老外神化的。
主要内容:
1,艾的家庭。他爹,他妈,他老婆,他儿子,他儿子的妈。那张在天安门广场掀裙子露底裤的照片,是他老婆。他儿子是“我跟我一个朋友生的”(艾原话)“怀孕了,我只好担起来”。对了,他给儿子起名字叫“艾老”。老子叫未,儿子叫老。
2,艾的作品,他不动手,他只动嘴,动手的是别人。
3,四川死难学生名单。
4,成都拍《老妈蹄花》,被打。告状。那个祖国草泥马作品。
5,瓜子作品。
6,上海工作室被拆。
7,被关,被放
基本上作品中的视点,作者尽量在保持中立。网上有的片断有些更有没有进片子,
观众:
三点钟的电影,二点二十分我到的电影院,门口观众就排了三、四队十来米的队了,两点半多进场,应该不规定坐位,大家都想早进场占个好座儿。陆陆续续到了三点钟,观众席楼下基本连第一排都坐满了,楼上也坐了十、二十来人。应该说上座还是高的。
有些人挂着绿的、红的胸牌,应该是媒体或者从业人员。大部分人从表情打扮上看,都是文青,文中,还有文中老年,基本上衣冠楚楚。但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观众。比如我遇到的那位:
在排队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打扮古怪的老太太,头包黄的花头巾,暗花外衣,站在边上拉着人说话,好巧不巧,等我这排都差不多坐满了,挤呀挤呀从边上挤过来一个人,在我旁边坐下,一看就是这老太太。还往下坐呢,就已经跟我说上话了,我急忙摘下耳机,才听明白跟我用中文说“你好”,然后就从袋子里翻出三张纸来给我看,问我认不认识,我一看是《茉莉花》,五线谱加拼音,我说认识,她问我会不会唱,我说会。她就告诉我她原来在哪里学中文,老师姓啥,她学得不好。。。因为她身上、嘴里气味有点不好,坐得又这么近,我正琢磨呆会儿俺嗓子会不会过敏(俺对刺激性气味过敏),她已经撇下我转头跟那边的男孩子说话了。“你会唱这个吗?”那男孩子又高又壮,把自己塞满了椅子和过道,正在吃一大合葡萄,听说连忙声明自己是一点不会中文。那老太太就跟他开始说呀说,那个男孩子也就听呀听,还请她吃葡萄,我想没看出来这男孩倒是耐性很好。有一搭没一搭,我继续戴上耳机,听big bang,等主持人上台介绍完,电影院里暗了下来,我正聚精会神打算看电影,老太太突然又回过头来跟我说话,“欢迎”。她说的是中文,我却完全摸不着头脑。眼看着银幕亮了起来,她不会在这个点上想起来要跟我唠嗑儿吧?“这是我的旋律,”她哼起来,我听不是《茉莉花》,更加莫名其妙,银幕上片头出来了,“每段重复,象这样。。。”“什么?!”我很想跟她说“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忍住了,我坚决地把头转向了银幕,她在我耳边说,“。。我写的词儿呀!你一会儿就知道了。。。”。我坚决不回头,心想,还有一会儿呀?!
还好看电影的时候,她没说话,但是,电影刚结束,灯刚刚亮起来,她跟我又说开了,“我老师的老公跟艾是同学,他们很熟,艾来柏林他们都要见面的。”我用简短的“嗷!”字结束了这次对话。
给导演的问题:
导演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美国人,用英文和主持人交流电影。
说实话,撇开A这个本身有争议的人物,光看这个电影本身,拍得还是很好的,特别是节奏掌握得很好,观众提问的时候,我问了一个问题。在电影里有一场很搞笑的戏,A在成都大街上吃饭,很多人慕名来看他(且不说那些人怎么知道他在《老妈蹄花》吃饭的),然后就有“警察”来,让A他们进去吃,然后A们就和“警察”斗智斗勇,“警察”拿录相机拍他们,他们中间就有人拿着录相机对着“警察”的头拍“警察”。然后面对面对着拍。
我看到那些“警察”的制服胸前写着的“城市监督”的标志,怀疑会不会是老外导演把“城管”搞成“警察”了,“城管”来管A能否在街上吃饭是正常的,但“警察”的话,是不是越界了?而且也太滑稽了。本来想回家网上查制服的,再一想,倒不如直接问导演了。结果导演门儿清,告诉我,因为“警察”要找A的磋儿,大可以化装成“城管”。
我无语。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已经被A洗脑了。还是真的是这样子。
散场后不寻常的地方:
1,出来的时候,听前面的中国人说,“怎么今天保安很多?”果然到前厅时看到有警察。5、6个的样子。柏林电影节看电影以来,基本没见过这阵势。
2,观众出来有发礼物。我除了那个竖中指的小纸片没拿,别的都收集了。也算到此一游。喜饼也吃了,鸡蛋卷味儿,很香。那纸条是喜饼里的艾语录。
艾把自己造成英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挣的是老外的钱,宣传的是政府的黑暗,总有积极的意义,哪怕影响不大。
http://aiweiweineversorry.com/
这个会被你墙了吗
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文化需要好大的功夫,所以多数是从政治的角度去看中国容易一些。这种隔阂真是很难弥合的。
@龙二
只有两个大框框
很久没上来了,想看图片和视频,结果一个没看到,伤心啊!
怎么会呢?土豆的那个至少可以看的呀
我们那里管这个东西叫fortune cookie的?
应该是吧。我是按德文直接翻的,也许叫幸运饼干?反正都是外国中餐馆骗老外的。在中国我是从没见过。
别的不说, 他的经济效益还是巨大的,先是替国家外汇创收,然后又替国家财政增收。所以财政部或税务局不会慢待他的。
想问一下德国人对他真是很喜欢吗?总觉的这个崇尚形而上的民族追求精神文化对政治很冷漠也有戒心。也许时代变了。 有个假想是说一个政治经济强大的国家并不一定会产生强大的文化,或者一个弱小的国家并不一定文化没落。前者可能说是今日的中国,德国, 后者比如说一两百年前的德国。
我觉得普通德国人不怎么拿他当回事吧。我问过几个,特别有一个是柏林艺术大学的老师,据说柏林艺术大学邀请A做客座教授的。那位老师并不觉得A的作品有什么艺术性。
电影院布置警察,也是电影节怕有人闹事,但是,很平静。从导演和观众的讨论来看,观众的水平也都不高。跟本不明白倒底是怎么一回事。
消费呀,这就是个消费的年代,莫谈意义了。
这么说,会不会令人觉得太沮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