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卢安克的那集面对面
这个卢安克,很早就听说了,有意无意之中,也很注意关于他的消息。一个德国人,跑到中国深山里去教书,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传奇了,但真正想到要去看这个人的样子 ,却是昨天。
我想看他的脸,看他说话的样子,从而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真的。
在同柴静的对话中,他一直很安详, 仿佛一个旁观者,又象纵容他的孩子一样任由柴静提些被以为很重要很有意思的问题,然后耐心地一一回答。倒是柴静,在这种从容之前,有点无措,有个镜头清楚地记录下柴静在提出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前,或者说,想把话题引到一个比较八卦的问题,在镜头前煽一把情的时候,把头微微向左下偏了一下,回避了卢安克的视线。
我仔细地观察着卢安克的脸,看他在回答问题时候的表情,想知道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自愿做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
他有一张普通人的脸,年轻的时候,可以算是英俊,从体态上来讲,没有什么不均称的地方,我没有从他脸上看到圣人的光辉,没有人类要他拯救的pose。
我星期一刚从汉堡回来,汉堡是他的家,无法形容汉堡和他现在所在的切学的天壤之别,究竟是什么使他扎根到那里?从访谈中,我清楚的感觉到,从精神层面上来看,他是远远地超越了为食禄奔忙的芸芸众生,超越了他对面那位大名鼎鼎的女主持人,他淡泊名利,但他又不是一个出世的人,他去乡村支教,是为了去改变,去改变一些他认为应该改变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他又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他有清晰的头脑,并不纯粹教书,象一个典型的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不断地在学术方面做着研究。
他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没有把自己隔绝在深山,他上网,写blog,在他的博客上,有着和他同样在非洲支教的同行。他的兄弟姐妹也在和他从事差不多的工作。令我感兴趣的,除了他,还有他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教育出这样的人呢?
我觉得他很象当年的传教士,只是他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并乐在其中。
现在他把自己的中文blog关闭了,他在首页上留下的文字,读了令人难过。难道中国就容不下一个卢安克吗?
画眉